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聚焦 >
「聚焦202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森林“碳票” 盘活生态资源

时间:2023-07-09 15:50:46    来源:天眼新闻

6月19日,花溪区孟关国有林场将0.2964吨碳汇量的“碳票”,以1.1622万元的价格,交易给贵州嘉弘工业园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一宗森林碳票交易。

“这也是贵阳市的第43宗森林碳票交易。”花溪区自然资源局营林与修复科副科长廖群豪说。至此,花溪区首批申报的35张碳票均交易完成,共完成108.68吨碳汇量交易,涉及新造林面积1100亩,交易资金达426.14万元。

新造林建设前后对比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谓“碳票”,即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一片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身份证”。

花溪区是贵阳市碳票交易的试点之一。去年9月,贵阳贵安森林碳票首批交易签字仪式举行,花溪区孟关国有林场也参与其中,将1.7784吨碳汇量的“碳票”以69732元的交易总价,出让给3家施工相关企业。

这是花溪区参与的首宗森林碳票交易,也打通了该区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的通道。

“成为贵阳市的碳票交易试点,是对花溪区生态发展及林业改革工作推进的肯定。”廖群豪介绍,为进一步有效盘活森林资源,花溪区在市相关部门指导下,率先将孟关林场新造林申报为森林碳票,并持续在造林面积上下功夫,实行新造林项目,多举措增加林木蓄积量,拓展森林生态空间,全力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同时,花溪区着力建立联动机制,该区自然资源局联合生态环境分局、检察院等七大部门印发《花溪区运用森林碳票推进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试行)》,将森林碳票与司法相结合,让相关违法责任主体可通过自愿认购森林碳票方式替代履行修复森林生态环境的业务,为生态修复注入活力,也使得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碳票变‘钞票’,其实就是生态循环保护中的一环。”廖群豪说,花溪区首批碳票交易的426.14万元资金,也将被全部投入今年3000亩新造林的建设中,“随着新造林面积扩大,辖区森林固碳能力进一步提升,也将参与到新一轮的碳票交易中,良性循环就此开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编辑 罗昌

二审 谭仕伦

三审 胡丽华

关键词: